首页 |  特稿 |  视频 |  领导关怀 |  寄语感言 |  共襄盛举 |  岁月如歌 |  创新工程 |  智库建设 |  智库联盟 |  高层论坛 |  高端访谈 |  文库名家 |  三类人才 |  朝花夕拾 |  春华秋实 |  网站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智库专题薪火承续 四秩芳华岁月如歌
潜心经世济民之学 服务经济改革发展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成立40年回顾
时间:2018-11-06    来源:《闪送社会科学报道》第68期    作者:王留昌 张卫国     浏览量:
 

 

 

春华秋实。乘改革开放之风,扬学术研究之帆,山东社会科学院迎来了建院40周年的喜庆日子。作为全院成立最早的研究所之一,经济研究所不仅见证了社科院40年的风雨兼程,也以一个当事者全程参与了社科院40年的改革发展。回首40年,在历届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济研究所一代代专家学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研导向,夙夜匪懈、潜心向学,取得一批又一批有影响的理论精品和有实践价值实际效益的对策成果,在致力于山东经济改革发展的思路、战略和对策研究,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道路上,同样走过了不平凡的40年。

一、六十年的机构沿革

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是全院成立最早的研究所之一,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经济研究所。1958年6月23日,中共山东省委决定成立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10月26日,分院正式成立,设立包括经济研究所在内的12个研究所。这是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最早起点。1960年8月,省委批准建立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筹委会,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所属哲学、经济、历史三个研究所交由山东省社联筹委会代管。1966年春,省委决定成立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原山东省哲学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变为山东社科所三个研究室。“文革”期间,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停办。1978年2月16日,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所恢复成立,3月即设立经济研究室。1980年7月,经济研究室分为第一经济研究室和第二经济研究室。同年12月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所改建为山东社会科学院。1981年5月,在第一经济研究室的基础建立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在第二研究室的基础上,建立部门经济研究所。1984年4月,山东社科院进行机构调整,经济研究所部分人员转入人口研究所,另一部分人员与部门经济研究所合并组建新的经济研究所。因此说,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至今已经走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

二、有特色的学科发展

作为山东社科院成立最早的研究所之一,经济所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社科院经济研究领域的学科建设和研究领域拓展培养了人才、奠定了机构基础。一代一代专家学者注重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注重《资本论》等经济学经典的潜心钻研,着重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理论研究,奠定了经济所的学科发展特色。1982年,在第二经济研究室基础上成立的部门经济研究所设立了工业、农业、财贸三个研究室,构建了学科发展的最初雏形。1984年,经济研究所重新调整组建后,设立了经济理论、商业、农业、经济管理和对外经济5个研究室,为经济所的学科发展和社科院经济研究领域的学科拓展与机构分立奠定了基础。1988年,在经济研究所对外经济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山东社科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即现在的国际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则根据学科发展,增设了生态经济研究室。在此基础上,1991年,社科院成立了院生态经济研究中心。1992年,经济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室独立为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即现在的院农村发展研究所。1997年,经济研究所根据学科发展和我省经济改革发展需要,对所内研究室进行重新调整,撤销了商业和经济管理两个研究室,增设了工业经济研究室。调整后,研究所下设研究室减为4个,即经济理论、工业、财贸、生态经济四个研究室。经过这次调整,经济所重新整合了所内优势学科力量,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2003年,经济所根据发展需要,对所内学科进一步调整,更加突出了经济所的学科特色。2009年3月,为加强山东社科院的财政金融研究,在经济研究所财贸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财政金融研究所。

40年来,经过多次学科调整,目前经济研究所设生态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和政治经济学4个研究室,山东省生态经济研究、山东省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两个省级研究基地,生态经济学为院重点学科。全所形成了生态经济研究全国知名、产业和区域经济研究居于全省前列的鲜明学科特色。特别是在2016、2017两年引进优秀青年博士和调入骨干科研人员的基础上,2018年5月,研究所对4个研究室的人员配备进行了重新整合,4个研究室的室主任全部由优秀青年博士担当,为全所的学科后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形成了学科设置符合时代需要、学科布局合理、学科发展充满后劲、学科优势凸现、学科特色鲜明的学科新格局。

三、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经济研究所一方面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山东经济发展现实问题为重心,深入探索山东经济现代化和市场化改革、产业发展政策、区域经济布局、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省区战略规划等重大现实问题;另一方面紧追现代经济学发展思潮和新动向,广泛吸收经济学新理论、新方法,在高效生态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数量经济学及其应用研究、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及其规制研究等综合性、边缘性、交叉性、前沿性学科的专题研究中不断取得新成果。建所以来,全所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含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项)、包括重大重点项目在内的省部级各类计划项目5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和山东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了《全球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研究》、《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鲁苏沪浙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工农利益关系论纲》、《区域经济增长点选择及培育》、《知识经济与未来发展》等有影响的学术专著150多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财贸经济》、《学术月刊》和《文史哲》等权威期刊上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1600余篇,取得各类研究成果共计2000余项。仅2000年以来,就有40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含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7项),3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级领导批示,由经济所发起主编的《山东经济蓝皮书》已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对全省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理论经济研究方面,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著作:1986年5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传栋研究员专著《生态经济学》,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入选《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库》(第一批),在我国生态经济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奠定了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生态经济研究优势学科基础。1989年2月,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马传栋研究员专著《城市生态经济学》,荣获山东省第5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992年3月被评为全国城市经济理论研究优秀成果5部优秀专著之一。1991年10月由马传栋研究员撰写的专著《农村生态经济学》,获全国“光明杯”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二等奖。这两部著作与《生态经济学》一起构筑起山东社科院在生态经济学研究方面的学术优势。2016年4月由张卫国研究员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球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研究》一书,标志着山东社科院经济所的生态经济研究实现了新跨越。在数量经济研究和区域经济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诸如《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区域经济增长点选择及培育》等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在应用经济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李鸿钧、许润芳研究员参与撰写的调查报告《2000年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研究》获1988年国务院农业研究中心科技进步二等奖。蔺栋华等人撰写的《发展第三产业,振兴山东经济》获山东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丁少敏研究员的专著《发展与起飞:转型中的山东经济》获山东省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张卫国研究员作为首位作者撰写的《鲁苏沪浙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2005年8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7月获得山东省第二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入选《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库》(第二批)。2005年4月,丁少敏研究员的研究报告《国有企业债转股深层次问题研究》获山东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张卫国主编的《山东经济蓝皮书——2008年山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书,2008年7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国内第一部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的省区年度经济蓝皮书,2010年9月获得山东省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0年8月,经济研究所张健撰写的研究报告《山东环境保护投融资战略研究》获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张卫国作为首位作者发表在《经济研究》2011年第8期的论文《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地区性行政垄断与经济增长——基于转型期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被《新华文摘》转载论文观点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转载全文,2013年8月获得山东省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这些获奖成果,是经济所应用研究方面成果丰硕的一个体现。40年来,经济所应用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还体现在,所内专家直接参加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咨询。如张卫国相继参加了中共山东省八次党代会、九次党代会、十次党代会和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主题和主要内容的前期调研、起草工作咨询和征求意见座谈会;还直接参加了山东省第十一届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小组工作。先后参加多任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的有关山东重大发展事宜的座谈会并提供咨询意见。此外,经济所40年来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更体现在研究所推出了一批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和对策研究,如2013年完成的《“十三五”山东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研究》,较早提出了山东经济发展要实现新旧动力转换的观点,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先期研究。2015年完成的《胶济铁路沿线建设中德自由贸易区研究》、2016年完成的《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研究》、2017年完成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研究》也都以超前的眼光对相关现实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四、有影响的学术交流

开展学术交流是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杠杆。在成立的第一个十年,经济所相继举办了山东省《资本论》研究会首次学术讨论会、山东省第一次农业生态经济讨论会、山东省经济学会年会、山东省农村产业结构专题报告讨论会、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山东省第二次农业生态经济讨论会等多个学术会议。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研究所的学术交流更加活跃,影响力也不断扩大。2001年,《山东经济蓝皮书·二零零一年:山东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首发式在济南举行。2000至2006年,连续7年举办“山东经济研究高层论坛”,来自全国各地和部分国家的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2011年承办了“2011年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全国性学术会议。2015年承办了“生态经济研究前沿国际高层论坛”国际性学术会议。与此同时,经济研究所的学者也积极走出去,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到国外交流学习或开展学术报告。如张卫国研究员2017年1月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会,10月参加了在南昌召开的2017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10月参加了中国道路欧洲论坛(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程臻宇副研究员2017年11月赴新加坡参加了“智库、公众政策和治理——2017亚洲智库峰会”国际会议。高晓梅研究员2017年9月参加了“城郊经济转型与发展新动能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2017年年会”并作发言。

五、有积累的人才建设

1981年5月经济研究所正式成立之时,全所只有5名人员。经过40年的人才队伍建设,经济研究所科研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如马传栋、丁少敏、张卫国等一批全国知名专家。40年来,全所多人担任全国性学会的重要职务,多人进入省一级人才工程队伍,多人成长为全院的学术带头人、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16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4人,助理研究员7人。现任所长张卫国,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山东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资深专家,山东社会科学院高效生态经济研究岗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政协第十一届山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获得“中国数量经济学杰出学者”荣誉称号。

六、四十年的发展经验

回首40年的发展,我们认为有这样几点经验值得长期坚持:

一是始终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经济所自创所伊始,其科研导向就十分明确,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钻研,还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其研究目的都是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这体现了经济学之经世济民的学科精神,是经济所一代又一代学人的治学追求。我们体会到,惟其有济世情怀,方能谋经世之策。

二是始终坚持走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兼顾、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科研之路。建所40年,在确定科研主攻方向和研究重点时,大家始终牢牢把握一条原则,就是经济研究所作为地方社科院的一个研究单位,必须把研究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全所科研的主攻方向,必须在兼顾理论研究的同时把应用研究作为全所科研工作重点任务。

三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适时调整学科布局和研究力量。

四是始终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发展,人才先行。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全所发展的重要位置,引才、惜才、关心青年人才成长是经济研究所40年发展中的一个基本传承。

五是始终坚持在现实问题研究中推动理论创新、用理论创新助力现实问题研究的科研方法。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理论,指导研究,不唯书、不唯外,用中国的经验讲中国的经济学故事,是经济所一代代学人始终遵循的科研方法。

回首以往,我们对经济所发展充满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深感肩上的重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我国经济研究发展和经济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将紧跟新时代的步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再铸经济研究所的辉煌!

(作者王留昌为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卫国为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

 

 

地址:济南市舜耕路56号 邮编:250002 电话:0531-82704698
山东社会科学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1-2015 by sdass.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