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  视频 |  领导关怀 |  寄语感言 |  共襄盛举 |  岁月如歌 |  创新工程 |  智库建设 |  智库联盟 |  高层论坛 |  高端访谈 |  文库名家 |  三类人才 |  朝花夕拾 |  春华秋实 |  网站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智库专题薪火承续 四秩芳华文库名家
深入探索中小企业改革创新之路
——专访曲永义研究员
时间:2018-10-30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7年9月30日 第48期     作者:蔡 瑛     浏览量:
 

    编者按:古往今来,名家名著历来是科学繁荣、社会兴盛的重要标志。培育名家、多出名著,无疑是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重要任务。山东社会科学院成立30多年来,一批优秀科研人员潜心治学、穷经皓首,出版了一批学术名著,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具有长远历史价值的宝贵财富。本着尊重名家、传承学术,进一步促进学术繁荣和加强智库建设的要旨,山东社科院组织出版了《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库》,首批《文库》(15部)已于2015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为进一步释放这些名著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功能,特开设“《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库》作者专访”,对“文库”作者进行学术访谈,以使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治学体会得以广泛传播。

 

 

中小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力军。深化中小企业改革,在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财务基建计划局局长、山东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曲永义研究员很早就致力于山东中小企业改革问题研究,由他主持完成的研究报告《山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荣获2006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现被收入《山东社科院文库》第二批。近期,笔者就本书研究过程及其深化中小企业改革的相关问题专访了曲永义研究员。

一、关于《山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一书

访:曲研究员,祝贺您的著作《山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获得大奖并入选《山东社科院文库》。您是我国社科界较早研究中小企业改革问题并取得突出成果的学者,请您谈谈研究和写作本书的背景和过程。

曲永义(以下简称曲):好的。非常感谢《山东社会科学报道》对我的采访。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便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小企业问题,曾与山东省委党校宫淑玫教授等合作完成了山东省科技厅规划项目“山东省国有中小企业改革追踪研究”,与山东社科院副院长李忠林等合作出版了《加入WTO后山东中小企业发展研究》等。后来,山东社科院成立了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由我兼任中心主任,为进一步深化中小企业改革问题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2000年,山东省软科学办公室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我主持设计的课题申报有幸中标。在该项目研究过程中,我深切感到,山东中小企业发展中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是影响山东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关键问题。而对这一问题,当时相关激励政策不足、相关研究缺失。于是我组织中心团队,以“山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为题申报山东省2002年科技攻关项目,经过激烈竞争,该项目成功立项。

本书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我们努力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突出研究成果的理论性。本着为省委省政府提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的前瞻性理论视角,我们在每一研究阶段、对每个重要问题,都试图站在理论前沿,进行规律性探讨,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二是坚持问题与目标导向。无论是对国外经验借鉴的研究,还是对山东各地有关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实施状况的研究,我们都注重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引领,把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践思路和现实对策作为研究的重要目的和落脚点。

访:这一研究思路和原则的确很好,这是确保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前提。那么你们在研究过程中着重抓住哪几个关键环节呢?

曲:本着以上原则,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着重把握了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对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梳理。我们首先采用历史文献考察法,对国内外有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观点进行了“刨根问底”式的梳理。研究梳理了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对分工和技术变迁等问题的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技术创新以及二者关系的相关分析,马歇尔关于企业聚集中的协同创新环境等论述,特别是创新理论的开创者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的相关理论。同时,对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关理论,如以曼斯菲尔德等代表人物的技术推广与转移理论、以罗斯托为代表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以弗朗索瓦•佩鲁为代表的增长极理论、以波士纳为代表的技术差距理论、以弗里曼和纳尔逊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系统理论,以及技术集群创新理论、企业技术能力理论、梯度技术转移理论、三螺旋理论、创新环境理论等理论学说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和研究,我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能力等概念进行了定义,对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对中小企业的技术能力、创新的环境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厚实的理论基础。

二是开展深入的调查分析与比较。为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评价山东中小企业技术内部状况和外部环境,找出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问题,我们分别到省中小企业办、科技厅、财政厅等部门进行座谈调研,并先后到威海、济南、日照、德州等地市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根据调研材料,课题组分析归纳了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关因素,重点分析了政府有关政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掌握更广泛的实际材料,在全省范围发放了2500份调查问卷,并从样本中筛选了200家中小企业进行典型调查,以找准影响山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增强了研究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影响山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关要素,与上海、广东、北京、浙江、江苏等省市中小企业进行类比归纳,分析优势、找出差距、理清思路,特别是在对存在问题的分析中,努力将实证调查结果与指标量化分析的结果互相对比,以达到对问题的透彻了解。

三是提出主要对策措施。我们用类比归纳分析、逻辑推演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关理论成果和管理经验的深入比较研究与理论分析,着力进行规律性的总结与提炼,为推进山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指导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访:你们的研究工作的确深入扎实。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吧?

曲:好的。本书主要包括“山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和“外国政府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研究”两部分。

第一部分“山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是本研究的主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理论进行综合研究

通过研究梳理,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是在熊彼特创新理论和马歇尔的“小企业群落”理论的基础上,沿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理论和区域技术创新理论的衍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国外相关研究进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以美国为中心,在“新熊彼特学派”旗帜下,一批学者从不同角度针对熊彼特提出的许多假说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新技术推广、技术创新能力与市场结构的关系、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等。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技术创新能力理论的研究向综合方向发展,并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将技术创新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相结合。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来源、技术创新的阻力机制和环境因素、技术创新的扩散等问题,以及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同时更注重研究成果对区域社会经济技术活动的指导作用,注重通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使区域经济增长。

第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是以一定区域内中小企业为主体,以实现商业利益和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从新产品和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应用于生产、进入市场销售并实现商业利益以及新技术扩散、转移整个过程的一切技术经济活动的总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指区域内中小企业依靠技术创新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的能力,也就是通过区域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使中小企业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竞争的能力。它以区域内中小企业为创新主体,在区域内政府有关部门、大学和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等推动下,旨在提升区域内中小企业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等技术知识的渐进积累及释放能力,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的综合过程。

第三,区域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取决于区域内的中小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创新环境。技术能力储存在企业内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建立在技术能力增长基础上;技术能力与区域创新的环境构成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两大前提条件;提高中小企业技术能力和优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是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

第四,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大企业的创新优势比较明显;而在产业成长的早期,创新和熟练劳动力使用相对比较重要的行业,以及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而且创新数量的多少和创新的质量水平不仅取决于企业规模的大小,更取决于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区域创新环境。

第五,由于中小企业对利润的追求和其规模所限,内在地决定了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实用性、经济性。同时,也由于中小企业对市场的最贴近接触和对市场信号的最灵敏反应,使得中小企业最有可能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和提高新工艺。

2.对山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状况进科学评价

不同区域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如何度量,当时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一套被普遍采用、完整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在实践中尚未形成完全规范化的评价标准。我们主要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评价科技国际竞争力涉及到的有关指标、我国国家统计局技术开发综合指数指标、国家科委对区域技术进步的评价指标,以及国内外有关学者对中小企业内部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创新机制等评价指标,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确定了47个指标,给出了中小企业技术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有关定量指标进行分析评价,采用模糊数学分析法对有关定性指标和难以采集数据的定量指标进行分析评价。

3.对影响山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第一,人力资源方面。尽管技术创新人才总量较大,但高层次人才相对较少;研究与开发人员待遇相对偏低,人才流失严重。

第二,财力资源方面。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扶持较少,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偏低,技术创新贷款困难,风险投资缺失。

第三,技术能力方面。90%以上的中小企业没有研发机构,设备技术水平普遍较落后。

第四,基础研究方面。基础研究机构改革滞后,竞争乏力,原创性知识创造缺乏;基础研究体系相对封闭,与企业之间在合作研究、人员流动等方面的联系不足;潜在的、战略性的技术创新较为薄弱,知识储备不足。

第五,基础设施与环境方面。存在淡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供给不足,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精深加工度低等问题。

第六,组织与管理方面。存在着技术创新寻觅成本较高、开放度不够、服务收费高等问题;政府在组织与协调中,多头管理现象普遍存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常常得不到有效保护;政府技术创新计划、项目与中小企业的创新资源不能有效结合和配置;大学、研究机构与中小企业的联系、合作与交流不畅。

第七,技术产出与扩散方面。存在着高层次科技成果获奖能力下降,技术引进能力差,地区间技术创新的技术产出与扩散差距大,大量科研力量游离于经济主体之外,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

上述7个方面的问题,是我们在研究中得出的基本结论。尽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某些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总体上看,这些问题依然是当前制约和影响山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问题。

4.对提升山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进行设计

通过研究,我们提出了7条对策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下大气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极化效应”。

第二,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资与融资体系。发挥好政府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改进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服务,利用“创业板”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拓宽间接融资渠道,努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风险投资。

第三,优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加快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推进技术服务业、技术咨询业的发展,加大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政府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加快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推进技术创新的文化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研究开发氛围。

第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各类专业服务的中介组织,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业性协会的建立,强化政府的服务,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管理培训,推动产学研活动。

第五,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利用城市的人才、技术密集、基础设施完备等优势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加快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园区不同的创新行为主体各自高效运作,实现技术、人才和知识等资源在科技园区内的高效集成配置,进而衍生、孵化和培育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群;强化创业中心的作用。

第六,引导中小企业选择有效的技术创新模式。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引导,使中小企业都能够根据各自所处地域的科技与经济发展环境和企业内部技术基础,有效选择模仿创新、技术引进、联合创新、自主创新等不同技术创新模式。

第七,挖掘和提升中小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活力。中小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技术能力,按照领先、紧跟和跟随创新战略要求,合理地选择和定位技术创新战略;把握好新产品的开发方向,建立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信息收集、选择、贮存与激活机制;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技术创新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研究开发人员营造良好和谐的成长环境。

第二部分“外国政府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研究”,主要是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政府在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综合研究和述评。

在这部分研究中,我们首先对有关国政府中小企业的界定进行介绍与评价,以便读者对不同国家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措施所涵盖的对象、范围和经验有所了解;而后,对有关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与特点进行系统研究阐述,以强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从组织机构保障、财政与金融扶持、税收优惠、立法营造政策环境、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对外国政府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政策措施和经验进行综合性比较研究和述评,为国内各级政府制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扶持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最后,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政府通过大力发展风险投资、设立创业板市场、设立科技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等措施扶持中小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新举措,进行系统研究与阐述,为国内各级政府制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扶持政策,提供了理论参照和政策视角。

访:你们的研究成果的确很丰富,也很实用。本书出版后产生了哪些社会反响?

曲:本书出版后的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04年3月,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给山东社科院来函充分肯定了本成果,认为“贵院所属中小企业研究中心,近年来对山东中小企业创新、融资、发展环境等方面展开的广泛研究,有关成果对于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创新的环境,促进山东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与创新步伐,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特别是近期由贵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转来的研究报告《山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研究视野开阔,内容丰富,对于我省加强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资与融资体系,优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引导中小企业选择有效的技术创新模式,挖掘和提升中小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后来,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在制定《山东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方法》时,也参考了我们研究成果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2004年4月,山东省科技厅也给山东社科院发来专函,表扬该研究成果。2004年5月,山东省软科学研究会主办的《决策参考》转载了该研究成果的部分内容。2009年10月,时任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我撰写的相关研究报告上批示:“所提建议十分重要,请军民同志阅研。这件事情省经信委要抓起来。” 总之,本研究成果的一些内容对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二、关于治学体会

访:的确,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下功夫研究出的成果总会不断发光的。在此,也请您简要谈一下从事科研工作的体会。

曲:谢谢褒奖和鼓励。如果要谈心得体会,我想我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的点滴成绩,主要得益于山东社科院这一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得益于领导、老师和朋友们的热诚帮助,更得益于组织的长期培养。回顾30多年的工作和科研经历,我认为做好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特别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培养研究乐趣

1983年7月我从山东省财政学校分配到山东社科院工作,那时山东社科院还在省委党校老院内办公,社科院职工住宿都在一栋楼上。同宿舍比我年长的韦森(现为复旦大学教授)和张廷玉(现在美国)等,手里天天抱着经典和原著在读,我非常羡慕,幻想有一天也会成为他们那样的“理论家”。当年,我的很多授课老师也从泰安陆续调到济南工作,如给我们讲授《经济活动分析》的胡积健教授(曾任山东经济学院院长)、讲授《会计学原理》的孙肇昆教授(曾任山东省财政厅副厅长)、讲授《财务管理》的郭惠云教授(曾任山东财政学院会计学院院长)、讲授《工业企业管理》的慈勤广教授(曾任山东财政学院图书馆馆长)等,我去拜望时,他们都嘱咐我“趁着年轻,要好好学习”。榜样的力量和老师们的嘱咐,激发了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从那时起,我把他人用在下棋、打扑克、游玩的业余时间,全部用来学习和研究。古人讲,“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不断学习的过程,不仅弥补了自己知识的不足,而且通过举一反三,调动了自身研究潜能,使得我一直保持着不断钻研的热情,研究兴趣也与日俱增。

如果说对未知领域的学习和探索是培养研究兴趣的起点的话,那么主动施压则是培育研究渴望、使研究兴趣升华为研究乐趣的关键。无论是在山东社科院工作期间,还是到中国社科院工作以来,我一直承担着较多的日常管理等事务性工作,科研工作几乎全部是在晚上和节假日里完成的,常有“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感慨。我这方面的经验,主要是要集中精力,正确处理个人爱好与组织需要的关系,无论是科研还是管理工作,任何时候都不放松、不懈怠。也可能正是由于没有充裕的时间搞科研,使得我对研究工作更加渴望,也才会更加珍惜。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一定要主动施压,并善于将压力转变为动力。首先,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保持不畏上、不畏权威的心态,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炒冷饭”。其次,既要知不足、也要知足。研究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要知不足,要看到别人的长处,看到自己的短板,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要学会满足,要看到自己的进步,用成功的喜悦激励自己奋进。每一次论文发表、课题结项、成果获奖,都作为对自己的巨大激励和鞭策。当把科研当成乐趣,就没有了“苦”和“累”,就能体会到亚里士多德“研究是最高之善”的境界,体会到科研付出带来的心灵上的愉悦。

(二)注重资料收集

我有喜欢购买、收集书籍和资料的习惯,在山东社科院工作时,每月至少去一次书店,日积月累,家中的藏书已很可观。“书到用时方恨少”。不仅要广泛读书,而且要结合研究广泛收集资料,这是做好研究工作的前提。只有大量阅读前人研究成果,才能准确把握前人理论的要义;只有掌握相关数据和资料,研究过程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研究结论才能有深度、有说服力。

资料积累要注意和自己的研究计划或研究愿景相契合,不仅要注意收集当前正在做的课题资料,也要注意积累曾经做过的课题的新观点、新方法,从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我所收集的资料都与自己做过的研究、或者感兴趣的研究问题有关。因为我们既不能穷尽所有研究资料,也无暇研究全部资料,只有抓住重点、分类收集,才能发挥资料的最大价值。

收集研究资料,不仅要注重有关期刊和著作承载的文字资料,而且要广交朋友,注重运用社会资源,这也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决策应用类课题研究所不可忽缺的。与朋友交流不仅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且好朋友能够实事求是地给你讲问题、谈情况,没有假话、空话,便于真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荀子在《劝学》中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以本书研究为例,《调查问卷》的两个表,从问卷设计、被调查企业选定,到调查问卷填报、实地访谈等,都得到了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的相助,仅靠自己或课题组成员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

三)坚守以勤补拙

对于一个想要有作为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天赋和机遇固然重要,但锲而不舍的勤奋努力是最重要因素。“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如果说我在研究中取得了一点点成绩,那么最主要原因就是我坚信勤能补拙的道理,以勤奋刻苦弥补自己天资与基础的不足。在这方面,我有以下体会:一是不要害怕失败,锲而不舍。任何一个有造诣有作为的理论大家,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经历过失败的痛苦和迷茫的煎熬。记得从2001年开始,我每年都以不同的题目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但连续4年屡战屡败。虽然经过加工申请到了省社科规划或省软科学项目,但没有承担过国家项目始终是我的一个心结。那几年,我几乎每晚都在办公室加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功夫不负刻苦人,2005年我再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终于获准立项。那一刻心中酸甜苦辣难以言表。二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持之以恒。首先要有大格局、大情怀,才能耐得住寂寞,“不被浮云遮望月”,不为蝇头小利所惑,不为滚滚红尘所挟。我尽管长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每天与钱打交道,但我始终不以挣钱为人生目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两位朋友曾分别介绍我到国有企业任副总会计师和财务处长,年薪可观,都被我婉言谢绝。把兴趣放到科研工作上,感到生活很充实、人生有希望。三是在繁忙中挤时间,见缝插针。在山东社科院工作期间,我主持完成了20多项各类课题,独立和合作出版了8部著作,此外还发表了一些论文和研究报告。这些成果几乎都是利用节假日和晚上时间完成的。我体会到,时间是挤出来的,首先要分清管理事务与研究工作的特点,条件允许就要努力做到不受外界干扰,迅速转换场景和状态,心无旁骛地进入研究写作状态。其次要将时间化零为整,点点滴滴创造研究时间,会议间隙、出差途中,任何地方、任何场合,只要允许都要阅读、思考和写作。

(四)处理好“通”和“专”的关系

“通”和“专”对研究工作者来说是一个较高的要求。毛主席在1915年一封信中写道:“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随着学科和专业的不断细化,学者不能是“万金油”,什么都懂,更不能不顾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学术训练,什么问题都敢发表看法,而应以“通”为基础、以“专”为方向。一是要注重对学科发展历史和研究对象发展过程进行深入考察。一个科研人员无论他的教育背景有多么系统、知识储备有多么丰厚,面对一项新的研究任务,都要首先系统梳理相关学科的渊源和发展前沿,同时要研究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和现状。这也是我做科研时坚持的重要方法原则。我完成的科研项目,无论大小,都首先对前人理论研究的观点、方法进行认真梳理,对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目前的状况与可预测前景等进行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找出研究的难点与重点、确定研究的框架和主要创新点,以使自己的研究站在前人肩膀上而有所创新。二是在开展交叉学科问题研究中,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由浅入深,用“通”的知识寻觅学科之间的交叉结合点;同时用“专”的知识打通堵点和盲点,从而做到融会贯通、惟精惟一。一般而言,“通”用于解决普遍性问题,“专”用于解决特殊性问题。三是对于学科前沿问题研究综述,要突出“准、新、快”。准确理解把握学科前沿问题理论研究状况以及相关政策要义,并准确加以阐释;要突出新理论、新政策、新准则、新制度、新思想、新架构、新方法、新举措等“新”之所在;要以最快的速度成文,以取得最大的社会反响与效果。

(五)坚持学问践行两相宜

如前所述,我的研究工作部分是兴趣所致,而大多数是工作需要。多年来,在从事“被动”研究工作中我感到,“被动”地完成研究任务,也是带动和提升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上级部门和领导交办的研究任务,与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科研成果会更快进入领导决策,“学问”更容易转化为“生产力”。做到学问践行两相宜,绝非易事。一是要坚持实践导向,努力将现实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坚持实践导向是科研工作者发挥“用武之地”的重要路径。在多年工作中我深深感到,当我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去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时,往往得到大家的尊重,而以一个基层管理者的身份到相关部门沟通工作时,常常遭受冷遇。所以多年来,凡是上级主管部门交给我的研究工作,我都把它当作自己的机遇,从不拒绝推诿,想方设法保质保量完成。二是要由浅入深,努力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功能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加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提炼。现实中,无论是主管部门领导,还是基层单位公务员,绝大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在本领域中“摸爬滚打”,对现实情况有着深刻的了解与认识,许多同志也是该领域的专家。如果我们对问题浅尝辄止、人云亦云、哗众取宠,那就很难得到他们的认可。由于工作关系,我对财政问题研究起步较早,1992年发表的论文《会计控制和宏观经济控制的关系初探》,探讨了政府宏观财政管理与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关系。后来我抓住这个问题进行跟踪式研究,由浅入深、不断积累,先后发表了几篇质量较高的论文,从而形成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方向和特色。正是由于有了量的积淀,所以在山东省人大成立预算工作委员会聘任我作为首届顾问后,领导要求我就“加强山东公共财政与财源建设”和“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做专题报告时,我很快就进入研究状态,两天时间便拿出了报告稿。

以上几点体会,十分粗浅,谨供参考。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到中国社科院工作已经5年了。我在山东社会科学院工作了29年,这可以说是我的“黄金时代”,期间许多领导、专家、老师、朋友、同事在精神上给予我的指引、勉励,在工作上给予我的指导、支持,在生活上给予我的关怀、帮助,我终生难忘!每当想起那些人、那些事,我心中充满了崇敬、感激与美好。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再与山东社科院老同事们一起做研究,享受欢声笑语中的艰苦奋斗、切磋砥砺中的并肩前行。

访:您的治学体会很丰富、也很真实,听了很受启发,相信对我院广大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研工作者大有裨益。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衷心祝愿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顺利、再收硕果!

(山东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蔡瑛供稿)

 

地址:济南市舜耕路56号 邮编:250002 电话:0531-82704698
山东社会科学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1-2015 by sdass.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