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  视频 |  领导关怀 |  寄语感言 |  共襄盛举 |  岁月如歌 |  创新工程 |  智库建设 |  智库联盟 |  高层论坛 |  高端访谈 |  文库名家 |  三类人才 |  朝花夕拾 |  春华秋实 |  网站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智库专题薪火承续 四秩芳华文库名家
张卫国:在比较研究中为山东现代化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鲁苏沪浙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成书过程及社会影响
时间:2018-10-30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8年3月15日第59期    作者:张卫国     浏览量:
 

 

编者按:古往今来,名家名著历来是科学繁荣、社会兴盛的重要标志。培育名家、多出名著,无疑是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重要任务。山东社会科学院成立30多年来,一批优秀科研人员潜心治学、穷经皓首,出版了一批学术名著,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具有长远历史价值的宝贵财富。本着尊重名家、传承学术,进一步促进学术繁荣和加强智库建设的要旨,山东社科院组织出版了《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库》,首批《文库》(15部)已于2015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为进一步释放这些名著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功能,特开设“《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库》作者专访”,对“文库”作者进行学术访谈,以使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治学体会得以广泛传播。

 

 

我编著的《鲁苏沪浙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一书被评为山东省第21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被收入《山东社会科学文库》(第二批)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应《山东社会科学报道》编辑部之约,我仅就写作这本书的背景、过程和社会反响作一简要回顾。

一、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1.这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2003年6月,中央作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部署后,围绕落实中央的部署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实践,中共山东省委规划了一批重大研究课题,旨在促进学习,引导思考,推动工作。编写出版《鲁苏沪浙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这部书,是山东省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系列课题之一。该课题的承担单位是山东社会科学院,笔者是负责人。多年的科研经历告诉我们,主持承担省里规划的重大课题是培养和锻炼自己、作出学术成就的好机会,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组织所给予的政治支持是强有力的,所获得的科研条件也是很优越的。

2.这是推动山东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需要。当时,山东作为在以往26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展较快的东部沿海省份,理应属于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有条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方。而中共山东省委八届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决定》,也已经明确地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是要争取“两个提前”,即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本研究项目正是在此经济社会发展总要求的背景下进行的。

我在2006年“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中提出“山东是转型中国的经典缩影”这一观点。2006年第11期《社会观察》和2006年12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论坛》相继转载了我对这一观点的具体论述。首先,人口省情与国情相似。山东是中国的人口大省,就像中国是世界的人口大国一样。2004年年底总人口山东为9180万人,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指这一统计口径)中位居第二位;全国为129988万人,在世界位居第一。山东是当今中国第二人口大省,而中国则是当今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其次,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总量省情与国情相似。均按当年价格计算,2005年GDP山东为18468.3亿元,位居全国第2位;中国为182321亿元,大约位居世界第6位。2004年人均GDP山东为16925元,位居全国第8位;中国为1490美元,位居世界第107位(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算法)或第129位(按世界银行的算法)。山东是GDP水平位居全国第2位的经济总量大省,但却是人均GDP水平位居第8位的“大而不强”的大省。中国是GDP位居世界第6位的经济总量大国,但却是人均GDP水平位居第100位以后的“大而不强”的大国。第三,经济结构省情与国情相似。2005年山东与全国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的相似系数高达0.9807;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的增加值比重山东分别是36.1﹪和63.9﹪,全国则分别是32.4﹪和67.6﹪,轻、重工业增加值比重山东比全国分别只高和只低3.7个百分点;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比重山东和全国分别为30.5﹪和39.2﹪,均在30﹪以上的水平上。据初步统计,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山东分别为10744.8元和3930.6元、城乡收入比为2.73:1,全国分别是10493元和3255元,城乡收入比为3.22:1,二者差别也不大。山东与全国的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高度相似;山东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结构也高度相似,均呈现出重工业比重明显高于轻工业的重工业化的特征;山东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所有制结构也很相似,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比重均保持一定的水平;山东与全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也差别不大。第四,要素禀赋特征省情与国情高度相似。像全国一样,山东矿产资源种类多,其中有众多矿种储量大,品质优良,分布广泛,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有的名列前茅。根据白雪梅博士所著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一书提供的研究成果,矿产资源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位次山东均高于江苏、浙江和广东。像全国一样,山东海洋资源丰富,拥有13.6万平方千米的相邻海域,长达3121千米的海岸线,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的近1/6,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得益于土地、气候和光照等优越条件,山东农业生产的要素禀赋条件优越。山东也是中国第二劳动力资源大省。第五,区位特征省情与国情高度相似。山东在自然地理位置上常被划归华北片区,而在行政区划上又归华东地区。从经济联系上看,山东既与东部沿海省份有紧密联系,又与环渤海经济区域过往甚密。在区域竞争的大格局下,山东南边日益壮大的长三角地区和北边势如破竹的环渤海经济圈也对山东经济发展形成了“板块积压”。山东东部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地处环黄渤海经济圈三极之一,拥有与日韩进行经贸合作的天然地缘优势,而西部连接着欠发达的广阔腹地。这一切从客观上造成了山东像全国一样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发展空间和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第六,发展进程省情与国情相似。根据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所著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经济现代化研究》一书提供的数据可见,2003年目标为实现由农业经济、农业社会和农业文明向工业经济、工业社会和工业文明转变的第一次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山东和全国分别为83﹪和82﹪,均处于工业化4个阶段(1.起步期,2.发展期,3.成熟期,4.过渡期)的第2时期,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而江苏、浙江和广东则分别为88﹪、92﹪和85﹪,均处于工业化4个阶段的第3时期,属于工业化成熟阶段。

以上分析表明,以苏、沪、浙、粤等同属有条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沿海发达省市为参照系,对标先进寻找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进而提出推进山东现代化发展的对策,这不仅对山东而且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化目标的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这本书是在条件齐备情况下完成的。我从1985年考入山东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学研究至今,始终一贯的研究重点就是省区经济问题,特别是山东经济发展及其与周边省市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自1999年起,我连续多年主持“山东省经济形势与预测”课题,并主编《山东经济蓝皮书》。这一切为本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了比较厚实的基础,也是保证本研究项目能以高水平完成的前期积累工作。当时我正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使我更有机会、有条件、有能力去组织包括我多位博士研究生同学在内的所进行比较省市的作者,一同完成这一任务。这样,可以方便地采集、搜寻有关资料,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相关作者对所比较省市的直观感受,也有助于使研究更为具体、更加符合实际。因此,该书是16位有研究实力的专家、学者、博士和博士后共同完成的集体合作成果。特别值得提及的是,2004年7月22~23日,是上海因高温炎热而拉响所谓“黑色警报”的日子,恰在这两天,我忙着找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韦森教授为本书作序。韦森先生是山东菏泽人,恢复高考后第二年考入山东大学本科就读且毕业后在山东社会科学院工作过的“山东老乡”,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不断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998年回国执教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至今。韦森先生是我一直敬重的很有个性、才气和功底的经济学家、师长和好友,请他为本书作序是再好不过的了。韦森先生应邀写了《从传统农耕文明到现代商业精神的创造性转化——〈鲁苏沪浙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代序》,不仅满足了我的请求,而且所表明的观点使笔者深受教益,为本书增添了光彩。此外,我主编的《山东经济蓝皮书》一直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还参与了山东人民出版社连续出版的《经济学家茶座》的策划并担任编委,使得我与该社多位责任编辑结下了友情并增加了相互信任,这也为本书顺利出版提供了重要的人文条件。

二、写书的过程是怎样的?

本书历时一年完成。期间我们围绕主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和系统的调查研究,反复对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提纲进行修改。参与者认真撰写、通力合作,终于如期完成书稿。本研究项目广泛参阅国内有影响的相关专著的分析框架、逻辑体系和总体设计,主要包括李京文主编的《走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年版)、《走向21世纪的中国区域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王梦奎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前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李成勋主编的《1996~205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走向现代化的构思》(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林书香主编的《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宋林飞主编的《区域现代化的探索》(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白雪梅著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樊纲、王小鲁主持、朱恒鹏技术分析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2001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著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地区现代化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等文献,拟就出由18章构成,涵盖基本省(市)区情、发展优势、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演进、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对外经济发展、教育发展、科技发展、投资发展、人口与就业发展、居民收入与消费发展、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的综合经济实力、发展进程总比较及总的战略对策等各个方面,比较系统和深入地比较了山东与苏、沪、浙、粤等各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影响因素、现状和特点、优劣势及长期趋势,最终提出加快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建成“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战略构想的具有创意的战略对策主张。

三、著作出版后产生怎样的影响?

本书是第一部专门对山东与苏、沪、浙、粤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的专著,我们所提供的体系框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信息数据,至少为后继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比较,系统和详实的参考资料。2002年8月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无锡市委和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以及苏、沪、浙、鲁、粤、闽等沿海发达省市的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参加的“中国区域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交流了近年来研究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学术成果、信息和实践经验。但是,其中还缺乏专门对这些发达省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综合性比较研究的文献。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社会学家宋林飞教授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区域现代化的探索》一书,是当时会议上交流的唯一较多包括对苏、鲁、浙、粤等省份的现代化进行比较分析的文献,但该书的主要视角显然是围绕江苏如何尽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线索进行的,限于篇幅,难以有更多的内容去进行广泛而系统的跨省市比较分析。而我们这本书显然是专门就相关省市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的。本书特别注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注意运用模糊数学、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等先进的研究方法,并以大量精选和处理的现实数据和统计数据佐证观点,大大增强了所述观点和主张的说服力。

本书出版后,在学术界和政界都产生了良好反响。2006年,在 “2006东北亚地区经贸促进会议”(韩国庆尚北道)、“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中国上海)上,本书作者发表了书中所提出的山东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策,亦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省级政府职能和财政功能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确立超然于“黄河边的中国”的跳跃式和国际化的新省区发展观;倾力打造高加工度化制造业强省;把“三农”现代化作为整个现代化的攻坚性任务来对待;高度重视服务业战略地位的提升;启动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半岛城市群带动发展战略;启动充分有效就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高度重视“海上山东”建设和黄河三角洲深度开发开放这两大新增长点工程;加快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方位打造诚信山东;继续突出外经外贸、高新技术和民营经济“三个亮点”;加强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上的防范体系建设等14条建议,受到国内外与会学者专家和政界人士的广泛好评。2006年第35期《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第11期《社会观察》、2006年12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论坛》第2辑,分别发表了作者基于本书提出的“山东是转型中国的经典缩影”、山东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策的主张。2006年4月13日《社会科学报》发表了袁恩桢先生题为《比较也是创新——读〈鲁苏沪浙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一书》的书评,认为“这确实是值得一读的有资料、有研究、有尝试的好书”。2004年第6期《东岳论丛》全文转载了韦森先生为本书作的题为《从传统齐鲁农耕文化到现代商业精神的创造性转化》的代序。2004年第12期《山东社会科学》发表了作者题为《关于山东“十一五”规划的若干主张——从〈鲁苏沪浙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一书得出的结论》一文。2004年第3期《山东经济战略研究》发表了作者题为《山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的文章,就本书中提出的山东现阶段总的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策的主要观点作了具体分析。在2006年8月和1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主持的两次江苏省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作者受邀介绍了本书关于山东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和若干观点。

通过《鲁苏沪浙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的写作,我体会到,一部学术著作的成功出版,至少有几个不可或缺的要件:有一个好的选题;有优秀的作者或作者团队;有认真负责和精细精当的具体策划和组织;有富具创意的学术内容;有尽心尽力的创作过程;有作者与出版单位的良好互动。此外,对著作内容的应有宣介,促进向社会实践转化,也是发挥研究成果积极作用的必要条件。

 

张卫国简介

张卫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副理事长。获得“中国数量经济学杰出学者”称号。

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了《全球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研究》《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鲁苏沪浙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等多部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学术月刊》和《文史哲》等权威期刊上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主持和承担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作为首位人员先后三项成果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地址:济南市舜耕路56号 邮编:250002 电话:0531-82704698
山东社会科学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1-2015 by sdass.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